2019/09/16
在金色的晨曦中,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,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晨风冉冉升起,培中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举行一场主题为“做卓越培中人,从格局开始”的升旗仪式。校长吴新华等校领导出席仪式。教务处主任徐成安做国旗下讲话。他表示要做一个内外兼修的卓越培中人,要有大格局。他寄望培中学子们能通过勤奋好学,通过多读书、多思考等方式去提升自己的格局。
▲教务处主任徐成安在国旗下讲话
干货时刻
徐成安主任在国旗下的讲话全文
教务处主任 徐成安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当我们跨进美丽的培中大门之时,一定会感叹我们校园的格局之大,今天我讲话题目就是“做卓越培中人,从格局开始”。“做卓越培中人”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在成为“卓越”之前,作为培中人,我们应该要有“格局”。
有这样一个故事: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,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?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:砌墙,你没看到吗?第二个人笑笑说:我在建造一栋房子。第三个人笑容满面,说:我们在创建一座新城市。10年后,第一个人仍在砌墙,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,而第三个人,成了他们的老板。
那么,你是第几个人?对生活 “没好气”的人,只会局限在自己的痛苦里,世界何其渺小而无趣,又怎能品尝到生活的甜味?对生活笑容满面的人,会看得更远,更有自信,他眼里的世界何其广大而有趣,又怎会不受到命运的青睐?生活如此,学习亦然。成就的高低,是和格局的大小直接相关的。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有更大的格局。
曾国藩也说:“谋大事者首重格局。”那么什么叫格局?“格”应是内心的度量,强调克己、自律,克服人性中的弱点;“局”是外在的态势,或者说是一种全局观的视野,它是从整体看局部,从未来看现在。“格局”,就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眼界,气度胸怀,和体现出来的大局意识。低端的人,才能是衡量的第一标准;中端的人,品德是衡量的第一标准;高端的人,做人的格局是衡量的第一标准。一个有格局的人,在内,有保持清醒的头脑,在外,有服众的魄力,从而能使自己的人生开挂,成为最终的赢家。
如何成为有格局的培中人,我希望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:
第一,做一个爱读书的人。
古人云,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、“ 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 ,虽说不尽全对,但说明读书的好处。总之,读书能拓宽我们的眼界,使我们不再像一只井底之蛙,只看得到井口外面那一小片天空。庄子秋水中的河伯,如果不是一直顺流东行至北海,又怎能让一向认为“天下之美而尽在己”的他发现大海的无边无际?读书,便是这个发现的过程。发现越多,越发觉得自己鄙陋浅薄,对人对事便越是谦虚谨慎。
我们看到,无数的寒门子弟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,在走向社会时赢在了起跑线上,如我们学校的捐赠者梁培献董事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!龙应台说:“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”我们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,更高更好的学历是让你有选择机会的前提,要想成为社会精英的唯一可能,没有别的,只有读书!
不仅如此,三毛还说:“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。许多时候,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,不复记忆,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。在气质里,在谈吐上,在胸襟中。当然,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。”
如今社会上整容之风盛行,于是网络上出现了那么多无趣的“整容脸”,即便具有了标准的五官,为什么还是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呢?其实,读书也可以美容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读书,可以不必动手术刀就拥有最动人的气质。不信,请看看我们热爱读书的培中教师。所以,不必担心我们的长相,只要持续认真读书,你一定比别人更耐看。所谓“没有天生优雅,唯有不断读书。”
当然,你的格局,也藏在你选择的书籍里。虽说“开卷有益”,要想成为一流的人,必须读适合你的书。一个有格局的人,眼界是高远的,气质是优雅的,而这些,好书都能给你。
请你好好读书,做一个爱读书的培中人。
古人云,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”, 我们的学风“勤以补拙,思以进学”, 都是强调两个字,一个是“勤”, 一个是“思”。
第二, 做一个勤奋的人。
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:“人的差别在于能否利用业余时间勤以进学。”也有人说:“人生前期越嫌麻烦,后来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。”一个人若不经过年少时的勤奋,哪里会有日后的辉煌盛放?
晋朝时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年少时的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像其父王羲之一样卓越的书法家,因此他在其父的指导下,从家中的大缸中取水研墨用以练字。在用完十八缸水后,终于小有所成,迈出了成为书法大家的重要一步。王献之的成功中固然少不了他父亲的影子,但最关键的仍在于他的勤奋。
北宋大学问家司马光亦是如此。为了完成自己的雄伟志向,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,他常午夜而睡,五更而起, 挑灯夜读。由此可见,司马光能完成《资治通鉴》、功成名就并不是偶然,而是一字一句、一笔一画、一日一年的稳扎稳打、持之以恒的付出。
这个世界上不缺乏天才,但这个世界上却从未有过不经勤奋就能登上人生巅峰的天才。再惊艳的天才若是不努力、不上进,最终只会沦为常人,藉藉无名,碌碌终生。天才尚需如此,那我们普通人呢?我们是否需要更加的勤奋呢?
勤奋是滋润我们成功 的养料;
勤奋是照亮我们成功的明灯;
唯有勤奋,才能推动我们前行;
唯有勤奋,才能引领我们进入成功的殿堂。
第三,做一个善思考的人 。
孔子也曾说 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意思就是说,一个人在学习中,倘若只知死记硬背,而不知加以思考、消化,那他就将毫无收获。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。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、学与思的过程。学是思的基础,思是学的补充,这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,只学不思,那是不加咀嚼,囫囵吞枣;举一而不能反三,那是未经消化、吸收,所学知识无法化为“己有”。只有学而思之,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、举一反三。学与思相结合,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,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。而今正是“知识爆炸”的时代, 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,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,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创造型人才,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。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,在学习中思考,在思考中提出独到的见解,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。而我们同学们的这一能力,正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。
同学们,人生就像一盘棋,我们要在这“楚河汉界”中“过五关,斩六将”,方能赢得胜利,接近卓越。为了避免出现“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”的局面,请你从全局出发,拓宽格局,把握好每一步棋的走向。你读过的书,留过的汗, 思考过的事,都将成就你的格局。
文字丨徐成安、岑杏芬
图片丨岑杏芬、凌德志
编辑丨岑杏芬
审核丨吴健凤、黄庆洪
下一篇:最美的遇见*培中人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