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04/16
□ 七年级(2)班 陈彦至
时光像奔流不息的大河,一去不复返。朝花晚拾,回忆往事,有笑有泪,有怒亦有感动。在无尽的时光长河中,许多事情如鱼儿般被河水冲走,渐渐忘却,可有一个场景让我无法忘怀,那个细听绿荷留雨的场景……
正值初夏,烈日当空。我,妈妈以及她的朋友去看荷花。至于去哪里看的,我已经忘记了。
穿过狭窄的小道,便是一座横跨在湖面上的白桥。走上桥去,俯视湖面,一朵朵荷花盛开在水面上,笑着,好似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,她们脸上红红的,一副害羞的模样。风打着节拍,她们便翩翩起舞——舞得那般灿烂、那般美。人们被这个场面吸引住了,纷纷掏出手机,记录下这个风吹百花舞的时刻。
美好的时光总是一逝而过。当人们回过神来时,已经是乌云叆叇,天空黑得连根针大小的缝隙都找不到了。我们赶紧转移阵地——一个供客人们休息的大棚内。座位已经被坐满了,熙熙攘攘的,幸好母亲来得及时,抢到一个座位,让我坐下。
雨似乎也有灵性,懂得先礼后兵。先以十几秒的蒙蒙细雨开头,然后便狡猾地转化为倾盆大雨,越下越大。我耐不住坐了,索性把位置让给母亲。母亲似乎也站累了,二话不说坐下去。我跑到围栏边,看着眼前的景象:风像雄狮作怒般咆哮,吓弯了荷花的腰,几个贪玩的游客向这儿跑来,雨点像子弹般无情地向他们打去,散落的雨点则把地面染成深色。
自从读了季老先生的《听雨》后,便觉得听雨是一件非常儒雅的事,我便对着围栏依着,装个范儿。听听雨,也许真的是一件蛮有诗情画意的事。可我很快就装不下了——这雨太猛了,打在大棚上的声音如同黄钟大吕——我一向不爱听这样的声音。
怎么会这般难听呢?我想。得换一种方式解解闷了。嗯……吟诗或许是一件更为解闷的事情了。我又心想。于是,我吟了一首蒋捷的诗:
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”
但我又细细一想,觉得这首诗好像不符合现在的情景。又吟了一句:
“留得残荷听雨声。”
残荷?吟完这一首诗,我情不自禁地看向那些荷花。忽然,我愣住了,令我震惊的一幕映入我的眼帘:一朵荷花紧依着一朵荷叶,那英勇的荷叶为荷花挡着那倾盆大雨。那雨似无数拳头般向荷叶猛地揍去。荷叶一次次地低头,但又一次次地抬起头来,露出那属于它的不屈!
我震惊了,回头看看母亲。她不就是我的荷叶吗?
望子成龙,固然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心愿。我们就像荷花那样,盛开在湖面上,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,引得路人赞赏。那是我们的骄傲,也是母亲的骄傲。但是,在危险降临时,母亲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,为我们遮风挡雨,就像荷叶在倾盆大雨来临之际,保护那些粉嫩的荷花。在她们心目中,我们仍然是她们怀抱内的幼儿,无论面对的危险有多大。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这是古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,母爱其实就是那一针一线,一些微小的细节。但我们却常常忽视它们。我们看那些关于母爱的文章,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文章中主角,感受母爱的伟大。其实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!
记得有一个朋友的文章写得特别好,他曾经写过这一句话:
没有任何人能够弄乱你母亲精心梳理的头发,而你除外。
这难道不是母爱真谛的一部分吗?细听绿荷雨声,生命顿觉温润悠长!
□七年级(2)班 张婉灵
这是我的家乡,没有陶渊明笔下那处桃源那样的脱俗,宛如仙境,也没有山清水秀。有的,只是慢时光,慢慢浮游的云彩,傍晚时慢慢行走的乡民。这是我的家乡,这里有最原始的浪漫,最真挚的乡味。
记忆像布谷鸟的叫声那样渺远又清晰,深入灵魂。
不管你何时醒来,一切依然在。母亲和外婆在厨房里干着活,她俩你一言,我一句,聊的话题不过是哪家哪家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儿子,哪家哪家买了电脑,明明是最无聊的话题,都可以在她们的嘴中咂出甜味!在她们嘴里仿佛成了谈天说地、新奇的谈资。她们不像是一对母女,倒像是一对好朋友。她们同时发现了站在门口的我,说:“起来了?来,吃碗粥。”同样的话从她们口中不约而同说出来,她们只是眨眨眼睛,相视而笑,默认了这份默契。
草草吃完早饭,我便到处去溜达,因为我知道,这里的孩子可以率性而为,可以一天到晚疯玩。我抬头,天上飘浮着几朵云,太阳不知躲哪去了,虽然是早晨,但家家屋顶上都已冒出了白烟。“哈哈哈……”笑声从我身后传来,还没来得及转身,便被一个小孩子撞了一下,还有几个小孩子跟着他肆无忌惮地笑着,而撞我的那个孩子只是回头冲我做了一个鬼脸,不知为什么,好像被他的幼稚所感染,我也朝他的后背呲了一下牙。
“婶儿,你家的鸡咋跑这来了?去去去!”是哪家的妇女在叫唤?“我下去了啊,好好做功课!”这是哪家的父亲在提醒自己的孩子?
“妈,我约了几个同学上山,不用担心我!”是哪家的蓬头稚子在穿鞋准备出门?我无从找起,这些或叮嘱,或笑骂,或诙谐的话已经和淳朴的山林及婉转的鸟语融为一片,深入我呼吸的气息与血脉,无法割离。
有意或是无意,我随着一群妇女来到河边,看着她们浣衣,聊聊天,聊聊地。溪水是慢的,我望着水中我那参差不齐的倒影,不由失笑。好清的溪水,可以看到几米深的水底,如明镜般透亮,像极了一匹绸缎。前面是幽幽的小径,那儿通往山路,再向上看,层峦叠翠,还有几只雁影掠过,引我望向天空,都说,水是山的相思,云是天的依托,那是个美丽的故事。
回到家里,已是傍晚,夕阳相送,山风随我而来。
我带着一身清爽“噗”地趴在床上,闲想。风在窗边私语,都在,都在,是幸福的味道,我喃喃自语,是我所找寻已久的,那浪漫、原始的香味。
□七年级(2)班 林晓芹
一块方糖,不慎从手中跌落,在空中翻了几下身,“咚”——它掉入了滚烫的开水中。它不断地下沉,变得越来越小,平整的表面出现了缺陷。它就要消失了吗?是吧,它也这么觉得。可随即,空气中散发出一阵糖的香甜,水中的糖浆像透明的丝绸,闪着银光,顺着水起伏荡漾。糖与水融为一体,糖成了水,水成了糖,呼吸间丝丝甜味占据了我的心。
这糖水,像爱。
像爱,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开始了。我带着父母的祝福来到了人间,同时又开始享受着他们给予我的幸福。为了我,他们总有一个坚强的身影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;为了我,总有一双龟裂的手在寒风刺骨的冬天绽开鲜红的花朵……我却从不为此心痛,只因他们说——为了我,都值得。
我就这样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他们给予的所有爱。这种爱服用过量后,我变得贪婪了,开始肆无忌惮地索取,甚至于践踏。无理取闹变成了我的习惯,他们的关心让我烦躁。母亲用长满厚厚的茧的双手为我熬出的鲜美的白粥,我一句无情的难吃如冷水浇灭了她的满心期待。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中,从外地回来看看我,关心一下我的成绩,我一声“没资格了解”为他父亲的身份作出宣判……
我绝情的刀刃刺向他们为我跳动的心上。“嘀嗒”,鲜血滴落,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口。
爱要消失了吗?是吧,我也这么觉得,他们绝口不提伤心事让我愧疚。是啊,他们的生命是因为我才有了目标,他们不能失去我,因为一旦失去,他们就会像迷路的小孩,在黑暗中哭泣。所以他们一次次忍让,选择去原谅,又继续爱。
糖与水的相融造就了新的清甜,这是一种更令人回味的味道,仿佛之间,我突然明悟,相互的体谅,相互的付出,才能营造生活真正的味道。我知道我离不开他们,也不能没有他们如糖的爱,所以我开始回馈。开始学会去在母亲疲惫干渴的时候,递上一杯水;在尝到她辛苦做出的美食时,我总不忘,夸奖一番,再做出相应的劳动回报她。对于父亲,那个为家拼搏的男人,我用好成绩使他欣慰……爱是双向的,一味索取只能让我变得野蛮。在爱的过程中,我们都要付出,都要失去。父母失去自由,一心在孩子身上,而我失去任性,变得沉稳。就像糖水,糖与水融合,没有原来的甜;水与糖相交,没有原来的清。可就是变得不完美的两方,组合了起来,就成了泌人心脾的可口糖水。
生命需要细细品尝。我轻尝一口这使我动容的糖水,清澈醇美。甜甜的爱,在一杯水里阐释。轻尝一口,足以在生命里永久地流淌。
□七年级(1)班 林晶晶
淫雨霏霏,阴风怒号。
一如往常,阴晴不定的天空又号啕大哭起来,一滴滴笔壳粗的雨点打在辽阔无垠的青青草地上。风呼呼地吹着,似乎向人们诉说着什么,将一身的怒火发泄在大树、小草身上。河水听了它的怂恿,开始咆哮起来,疯狂的吞噬着沙子和石头,名副其实的“飞沙走石”。唯有灯,在一间矮小的平房里,照亮着房子,照亮着我的“道”。
在这平房里,甚是平静。只有一盏阴暗的灯仍在倒映着母亲的背影。在灯光下,母亲仔细地用针线缝着衣服,她坐在残旧不堪的板凳上,旁边还放着一把早已长满锈斑的剪刀,早没有了昔日的锋利。母亲佝偻着腰,任由那皱纹爬上她的脚上,手上,甚至脸上,那丝丝的白发在灯光下“熠熠生辉”,在风中乱舞着。可是母亲并没有在意,她仍是一针一线把爱缝在衣服上。不知过了多久,她突然会心一笑,然后把衣服举起来看看,摸摸缝补的地方,然后把衣服放下,把衣服叠好,放回衣柜里。被掀开的衣柜“咿咿呀呀”地叫着,这是外婆给的,即使是十几年过去了,母亲也舍不得扔。因为它是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呀。母亲怀念地抚摸着柜子,然后伸了伸懒腰,回房睡觉去了。
每天清晨五点,她都要起床给我们准备早餐,灯光下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背影。之前还是那么的不以为然啊,现在却感受到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了。
茫茫深夜,秋风飒飒。
一如既往,秋风伴随着一丝丝凉意袭入老师的房间。门外的梧桐树叶被秋风玩弄在股掌之中:一会儿卷起飞在空中,一下子又飘落在地面之上,“沙沙沙”的声音不停的飘荡着,一片萧条的景象,但仍有树叶不停地在秋风中“刷刷啦啦”地飘落,叶子也像花一样,终归是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的情怀。
老师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台旧式台灯,灯光已经很微弱了,可老师戴上眼镜,一字不漏的仔细看,也许是长时间这样,老师才会近视的吧?望着如山的作业、卷子、练习册、书本,老师并没有叹息和半句怨言,我猜想他是因为没时间吧?有很多同学的作文写的比较一般,但老师并没有半句的怨言,总是细心地帮助她们修改,几乎一整页都是流动着的红色的海洋。修改后的文章读起来意境优美、扣人心弦、结构新颖,且每一篇作文的背后,都写满了让人斗志昂扬的批语呢!语文老师的字,有时像春风拂过柳枝那般轻柔,有时却又像雄鹰掠过天空那般潇洒。在灯光下,是他那一个个诲人不倦的印记,他总是用灯光传递着那深情的、一点一滴对学生的爱。
清晓浮光,教室里,他总是静静的等待着我们的到来,指挥我们读书。我想他便是能启迪我一生的老师了,我心中对他早已充满了敬佩和爱戴之情。
“灯,你总能让人勾起美好的往事呢!”我不禁喃喃自语道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,有一种东西是可以永恒的,那就是,爱。
母亲的守候
□七年级(2)班 邓淑桃
窗外盆栽里种满了鲜花,总向里屋抛笑脸。窗顶上还有些藤叶像刘海似的垂下来。那是母亲的珍宝,母亲把工作外所有心思全寄托在了这些“绿色宝藏”上。
直到那一天,一切都变了。花儿们脸上满是负能量,愁眉苦脸的,弯下了它们高傲的腰,皮肤也变黄了。而这时候,我还在病床上度日如年,因为吃错东西导致肠胃炎恶化。被告知要做手术的我犹如被宣判了死刑,在病床上静待“死期”来临。母亲看到我如此消沉,特地从家里带来了一朵还倔强挺着腰,肤色也没变的鲜花给我。那花儿放在窗台,而我却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,思绪万千。母亲每天都伴在我身旁,困了就趴在我病床边。
“死期”如约而至。护士叫了我的名字,一群穿白大褂的,戴口罩的医护人员把我送进了手术室。此时,我心如江海。想起窗台前那朵花,被母亲带来后,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我,世界已忘了它。那花的兄弟姐妹大多枯死了,自己仍然坚强乐观地活着,不正是每个人所需的心态吗?手术室的灯敞亮着。窗外的微风梳理了鲜花的秀发,在风中摇曳。
灯灭了,我仍在病床上躺着,我知道自己在鬼门关转了几圈,前脚刚入,就被拉了回来。一出来,母亲就急匆匆地走了过来,“女儿,要不要吃点好吃的?”“要不要喝点水啊?”千言万语离不开对我的爱。他们的关心使我不经意地想到了那朵倔强的花儿,它似乎也被生活折磨得弯下了腰。
半夜惊醒,母亲一如既往地趴睡守候在我身旁,她这半个多月来太辛苦了。朦胧的月光笼罩在那朵鲜花上隐约能看见它比以往更蔫了,还有点儿泛黄。母亲最心爱的“绿色宝藏”灭了,连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。母亲老了,或许是那坚强乐观的年轻心态被消磨殆尽了,更或许是被我继承了,如今,她只剩下孤老泛黄的一身皮包骨。
“今天出院,妈带你去吃大餐。”母亲边收拾着行李边对我说。我只是摇了摇头,“之前的守候已经够了,不用了,母亲。”
此时,窗外的花已经枝散花落,只剩那枯黄的茎与枯枝败叶。也许,母亲早已将她之前日夜无微不至地照料的花儿们抛之脑后,反而守候着另一朵“花儿”,让她开出五颜六色的花瓣,并拯救了她。
下一篇:夜色下的母亲
TOP